2009年10月31日 星期六

肉魚品含氯黴素 當心吃壞身體(轉貼)

【聯合新聞網2004/12/10 0 記者 游淑綺/報導】 肉是許多營養成分的主來源,然而根據衛生署最新的檢驗報告卻顯示,市面上有少數的肉品含有過量的氯黴素,吃多之後不但以後吃藥會產生抗藥性,嚴重時還會因此罹患『再生性不良貧血』。
根據衛生署對市面上各種畜禽水產業共152件產品進行氯黴素、四環黴素等各種抗生素含量顯示,其中豬肉、鱒魚及吳郭魚各有一項商品含過量的氯黴素,衛生署藥檢局第5組組長施養志表示,氯黴素是一種廣效性的抗生素,過去常被運用於治療畜禽及魚類的感染性疾病,雖治療性高毒性也高,這種抗生素在肉類的烹煮中無法被完全消滅,一旦吃進人的肚子裡,長年累積會產生對藥物的抗藥性問題,此外還會影響骨髓及紅血球的增生,導致再生性不良貧血的罹患。
由於從外觀無法進行判斷,因此除了不要購買來路不明的肉類之外,衛生署也將從養殖場進行管制『氯黴素治療病魚 』。
【聯合新聞網 記者李樹人/台北報導】 「真的很恐怖!怎還有人敢使用氯黴素!」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林杰樑在聽到部分養殖業者以氯黴素治療生病的魚隻時,大罵養殖業沒有天良,連醫院都大不敢用抗生素,竟然隨便用在生鮮產品上。
林杰樑表示,氯黴素可說是禁用藥物,由於對骨髓影響大,除非因救人逼不得已時,才會酌量使用,否則連醫院也是備而不用。
到底氯黴素有多毒呢?林杰樑指出,除了產生抗藥性以及過敏症狀之外,由於不易代謝,如果長期食用,將會抑制骨髓造血,發展成血癌前期。國內外臨床報告都證實,氯黴素為白血病的主要致癌物質。林杰樑表示,食品含有氯黴素,很難從外觀上辨別,一般烹煮也無法破壞氯黴素的毒性,經由飲食進入人體也很難代謝,將慢慢累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